《秋游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5-05-12 20:21:47
《秋游》教学设计

《秋游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,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、教学重难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秋游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《秋游》教学设计1

〖教学目标〗

1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(调商)、商一位数的除法。

2、通过学生自主探索、小组交流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。

3、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,在试商、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。

〖教学重点〗掌握“改商”的方法。

〖教学难点〗掌握“改商”的方法。

〖教学过程〗

一、创设情景

同学们你们喜欢去郊游吗?告诉老师你们到哪里秋游.实验小学举行了一次秋游三四五年级都参加了。出示图。

二、新课:

1、你从图上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?公交车站有两种车可供大家住租用大客车限乘客46人,小客车限乘客34人。实验小学三年级师生共192人,四年级师生共184人,五年级共有师生230人.。

2、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除法有关的数学问题。 (1)出示:三年级都坐小客车,需要几辆车?

怎么列式呢?学生:192÷24=因为····所以····师:估一估,商是几位数。学生回答

师:在练习本上用竖式算一算。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。

3、全班交流。

引导学生发现问题:除数与商的积大了,说明什么?该怎么办?明确把除数“24”看作“20”来试商,初商“9”大了,改商“8”的原因。 (2):四年级师生共184人都坐大客车,需要租几辆? 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84÷46= ②请你算一算等于几?

③学生试着独立计算,(一名学生板演) 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:余数等于除数,说明什么?该怎么办?⑥全班交流,找到解决问题的`关键。明确把除数“46”看作“50”来试商,初商“4”小了,改商“5”的原因。

(设计意图:从情景图入手,让学生猜数,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。问题由学生提,方法让学生找,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.)

4、想一想试商时遇到了哪些困惑?是如何解决的?在小组里交流一下。

(3)、小结,师引导学生说出: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调小,商小了就调大,这就叫做“调商”(板书“调商”)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。四舍法,商偏大,要改小;五入法,商偏小,须调大.翻倍法,积要接近被除数.(设计意图:规律由学生总结,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.)

三、应用拓展。

2、完成“练一练”

第1题:不用计算,在○里填入“>”、“<”或“=”.263÷27○10

602÷31○20 487÷18○30第2题:森林医生。

第三题:竖式:361÷54

216÷27

第四题:练一练:73页第2题

(设计意图: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,又服务于生活,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.)

四、学生质疑

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?

五、课堂小结:今天你有什么收获?

《秋游》教学设计2

教学目标:

1、学习第2、3、4自然段,通过朗读,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。

2、了解课文内容,感受秋天的美以及给人带来的欢乐,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。

教学重难点:

1、识字、写字;

2、感受秋天的美以及给人带来的欢乐,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出示词语

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(指名读齐读评价)

二、导入

1、小朋友,秋风起了,秋天到了,在这金风送爽,天朗气清的季节里,老师知道你们都想像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到郊外游玩,是吗?

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《秋游》。

2、小朋友,去秋游时,郊外的美景可要看仔细了。(学生看图,师范读2、3自然段。)

你看到了什么?(指名说)

小结:秋天的景色真美呀,看了真令人着迷,真是——秋色宜人。

三、学习第二小节

1、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二小节,想想,你喜欢吗?

你喜欢它什么呀?

假如是白云,师:是呀,白云还会变魔术呢,多有趣呀!谁能读好它呢?

听小朋友读得这么有趣,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些会变魔术的白云,让老师也来试试吧!范读。

这么有趣的白云你们喜欢吗?我们一起读一读。

假如蓝天,这么美的白云住在什么地方呀?理解“一望无边”。谁能把一望无边的蓝天读得美美的?

指导朗读:把“一望无边”读慢点。

2、老师好象看到了一望无边的蓝天,在这一望无边的'蓝天上,肯定还住着各种各样的白云。闭上眼睛想象一下,你还看到了些什么样的白云?师渲染:白云有时像白兔,有时像绵羊,有时又……,有时又……真的像……你眼中的白云有时像什么?

小朋友看到的白云真多呀,把你们看到的这么多白云的样子,连起来说给大家听。

练一练: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,几朵白云有时像,有时像,

有时像。

多美的白云啊,读,齐读第2自然段。

三、学习第三小节

1、师导: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,读读第3小节就知道了。生自由读第3小节。

2、小朋友,秋天的田野美吗?美,美在哪儿呢?指名说。

稻子黄了——像铺了一地金黄的地毯;高粱红了——像一把把火红火红的火把;

棉花白了——像天上落下来的朵朵白云。

这么美,谁来读美了?指名读。齐读。

3、师:谁能用昨天我们学过的儿歌来夸一夸秋天的田野。(指名有感情地背诵)

秋天的田野也是五彩缤纷的,请男女生配合朗读。

农民伯伯看着这么丰收的景象,心里美滋滋的。我们也替他们高兴,带着微笑读一读秋天的田野吧!

4、引导到秋天的果园,看图,填词,苹果,梨儿,葡萄。

我们一起来夸一夸秋天的果园吧!(背诵儿歌)

四、学习第四小节

导:秋天的景色可真美呀,看不完,百看不厌,这可忙坏了这群小朋友,看看,他们在干什么?看图指名说。

自己读读第1句话,开心地读一读。

练一练:下课了,同学们在校园里玩,有的,有的,有的

放学了,同学们在做值日,有的,有的,有的

说话练习:大家奔跑追逐,笑着 ……此处隐藏17486个字……p>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》明确规定:要通过教学,使学生"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"并强调"从一年级起,就应指导学生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,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。"现以《秋游》一文为例,围绕《课程标准》这一要求,来进行教学设计,让学生在读读、看看、想想、说说中,用心体验,用情表达。

学情分析:

学生虽然生长在城市,但是基于三亚的地理位置,对于文中“郊外”的景物并不陌生,这对教学来说是很有裨益的。只是,他们语言组织能力不强,观察力有限,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点拨。

教学方法:

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、学习情况以及教材的不同,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。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,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,以生为本,以学定教,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,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,引领学生入情、入境,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,读懂课文,让学生活起来,动起来。

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,所以本课主要采用阅读指导法、谈话引导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。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、自主阅读,读中感悟思想感情的'方法。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感悟能力和初步的自主、合作、探究能力。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,联系生活实际,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,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。

教学目标:

1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、学会本课9个生字,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,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
3、会用“有的……有的……有的……”说一句话。

4、通过对课文的朗读、感悟,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,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。

教学重点、难点及关键点:

重点: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难点: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,感受秋天的美景。

关键点: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读课文,理解内容,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,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。

教具准备:

生字卡片,课件,词语卡片,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。

教学过程:

第二课时

一、复习导入

1.(课件展示课文图)秋天到了,在这美好的季节,有一群小学生,跟着老师去秋游了.他们去了哪里?那里景色美吗?他们玩得开心吗?(自由说说)

2.认读生字、词语。

二、图文结合,学习第一自然段

1.师:郊外的秋天如此美丽,你们想去那儿看一看,玩一玩吗?说走就走,现在我们一块儿去秋游。

2.观察课件图,指名读第一自然段。

3.同学们想一想,"渐渐"是什么意思?该怎么读?可以换个什么词?去掉行吗?为什么?

4.再读第一句话,指导读好"渐渐"。

5.用"渐渐"说一句话。

6.齐读,想:这一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?

7.学生回答,教师相机板书:秋天来了

三、图文结合,学习课文的第二、三自然段,感受景美

过渡:他们来到田野,看到了什么?

敚敚ㄒ唬┳芴甯兄第二、三自然段。

1.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,找一找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秋天景物的?

2.自由读,指名回答。(第二、三自然段)

3.仔细读课文,再对照插图,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,边读边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。

4.根据学生回答板书:蓝天、白云、稻子、高粱、棉花

5.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?板书(上→下)

(二)学习第二段

1.天空是什么样的——,白云变化——

2.白云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?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试着说一说。(联系生活所见)

3.你们觉得天空美吗?美在哪儿?

4.第二自然段怎样读才能读出天空的美丽,请小朋友边看图,边仔细听。

5.指名说。

6.教师范读,指导第二自然段

7.自由练读,指名读、齐读。

过渡:秋天的天空是那样美,田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?请同学们看一看第三自然段--

(三)学习第三段

1.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景色吗?

2.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写了田野中的美景,谁愿意读一读?

3.小朋友,你们觉得田野美吗?美在哪里?(学生自由讨论)

4.是呀,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,确实很美。你能来说一说,田野里稻子黄了,黄得像什么?高粱红了,红得像什么?棉花白了,白得像什么呀?可以只说一种,也可以说两种,能说三种就更好了。

5.学生练说。(各自练,指名说)

6.小朋友描述得真是太美了,这句话应读好哪些词?

7.光读好"黄了、红了、白了"这些词行吗?还要注意--音量要逐次加高。

8.教师范读,指导读第三自然段。(学生跟读,试读,自由练,齐读)

9.学到这儿,你们想说什么?

10.齐读第二、三自然段,再次感受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。

四、图文结合,学习第四自然段,感受快乐

1.小朋友,我们已不知不觉地来到了风景如画的郊外,开心吗?现在,你们最想干什么?

2.好,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玩吧。快看,图上的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?(指导观察,说说)

3.谁能用"有的……有的……有的……"把所看到的说出来。

4.书上是怎么写的?齐读第四自然段。

5.大家玩得开心吗?(板书:开心)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玩得十分开心?请小朋友边读课文边圈画相关的词语。

6.指名回答。("打滚儿"、"亮嗓子"、"逮蚂蚱"和"跑、奔、笑、喊")

7.小朋友"亮开了嗓子"干什么?(指名说说)

8.指导朗读第一句话。

9.这句话中用了三个"有的",读时声音要逐步提高,语速也要逐次加快,这样才能充分表达出玩耍时兴奋、愉快的心情。请大家试试看,看谁能读出高兴、开心的心情。(自由练读,指名读,齐读)

10.你们看他们在草地上奔跑追逐,笑着喊着,真开心哪!你们知道他们会喊什么?

预设:秋天多美啊!

秋游真好!

啊!秋天,太美了!

…………

11.齐读第四自然段。要求:能读出高兴、开心的心情。

五、课堂小结

小朋友,今天我们作了一次秋游,不仅欣赏了郊外的美丽风光,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,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,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。

六、自选作业:

1.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.学了这篇课文,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,把它写下来。

3.画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或小朋友们玩耍的场面。

附:板书设计

1.秋游

蓝天白云上

秋游稻子 高粱 棉花

小朋友玩耍 (开心)下

《《秋游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