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画风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5-05-12 20:21:47
《画风》教学设计

《画风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画风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画风》教学设计1

课时设计简析

《画风》一课,以人物对话的形式,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,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。三个小朋友在一起,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,相互启发、相互补充、相互鼓励。由于人物多,对话多,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,这样的课文,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。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、观点、做法。如果处理不当,不但对学生的朗读感悟造成困难,而且对学生通过学文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,也会成为负担。基于此,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上,我将采用逐步展开、由扶到放的方式,引导学生学文。

教学目标:

1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。知道通过哪个词语表现风的存在。

2、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,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。

3、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画风,并试着用准确的语言表现风。

教学重点:有感情地朗读,了解他们是怎样画风的。

教学难点: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,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画风。

教学准备:课件、宋涛、陈丹、赵小艺的图片

教学过程:

一、 图片引入。

连同名字出示三个小伙伴的头像,以向他们打招呼的方式检查巩固认字。

二、 细读学文。

(一)学习第1-3自然段。

1、用指名读、教师引读的方法读第1-3自然段。

2、质疑:陈丹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“风,谁也画不出来。”教师用电风扇演示风吹纸条的情景,引导学生观察,体会“风,看不见,摸不着”的特点,用直观的教学方式,消除孩子们理解上的难点。从而感悟陈丹语气肯定的原因。

3、指导朗读2、3段对话。

(二)精读学习第4-5自然段。

1、从赵小艺的表现“眨眨眼睛,想了想”,体会她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。随机指导朗读“我能!”读出赵小艺的自信来。

2、学习赵小艺画风的句子。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“飘”。感悟表现风的巧妙的用词的精准。相机指导朗读宋涛的话,读出惊喜的语气来。

3、学生试着用诗一样的`句式说话。

(三)学习第6-8自然段。

1、用对比教学的方法,比较陈丹前后的反应“谁也画不出来”,“我也会画风了”,学生从而明白陈丹是受了赵小艺的启发,她一个善于观察、善于开动脑筋的好孩子。这样一来,学生们走进了陈丹的心里,指导朗读自然不费功夫。

2、宋涛想了想,也画出了风。赵小艺“我还能画”,这些内容集中学习,一方面让学生们更容易感受到三个小伙伴互相启发,互相激励,画出了风。另一方面,对于突出三个小伙伴那种兴奋、激动的心情,指导朗读都显得省时高效。

3、指导学生通过默读,勾画出三个小伙伴怎么画风的句子。从小培养学生们用笔记录下自己读书的收获。用图文并貌的方式,引导学生感悟表现风的词语。针对不同的内容,分别采用男生读、女生读、全班齐读的方法,注意朗读指导。

4、用句式训练,加强语感。

(四)学习第9自然段。

齐读。从“好像都在动”,“显得更美了”体现小伙伴兴奋、高兴的心情。相机指导朗读。

三、分角色朗读,畅谈人物印象。

1、小组自由读后,选一组在全班展示。

2、学生畅谈喜欢这三个小朋友的理由。

四、学生在轻松的音乐自己画风,并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一写,丰富语感。

五、课堂小结。

布置拓展作业:(1)画出炎热。(2)画出香味。

《画风》教学设计2

教学目标:

知识目标:

读懂课文,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。

能力目标:

通过阅读提取有效信息,并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,提升口语表达能力。

情感目标:

阅读感悟,积累语言,拓展思维。

教学难点:

知识的迁移运用以及合作与创新精神的培养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情趣导入。

猜谜语,引出课题,板书课题。

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猜谜语,我这儿正好有一条,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猜出来。

(看不见,

摸不着。

花儿见它点头,

小草见它弯腰。

云儿见它忙让路,

柳树见它把手招)

谜底:风

谁来把谜底写到黑板上?

谁能给“风”组个词?

(微风、台风、春风、龙卷风、寒风……)

你们知道的可真多!你们看,风,可以猜出来,可以写出来,可以说出来,那么,能不能画出来呢?那么,咱们就赶紧请出这几位小画家吧!(出幻灯片)

二、阅读感悟。

1、个性化阅读。

这三位小画家都画了些什么呢?请同学们打开书,66页,一边读,一边勾画出三位小画家画风的不同做法。

汇报交流,板书。

2、朗读感悟:

他们是怎么想出来这么画风的呢?下面我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来朗读课文。

要求:读课文的同学声音要洪亮,有感情,不要加字减字。其他同学看着屏幕上的画面一边听,一边思考。好,开始。

读得真不错!下面我来采访采访这几位小画家。请问你叫什么名字?哪一幅画是你画的?你是怎么想到画……的`?

我再采访一下听众朋友,你喜欢这三个小画家吗?你最喜欢谁?为什么?

三、拓展延伸。

这三个小画家之所以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,一是因为他们平时细心观察,而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。

我也你们也一定是细心观察、爱动脑筋的小朋友,如果给你一枝画笔,你会怎么画风呢?

四、迁移运用。

1、句式练习。

你们看,风,真像一个调皮的孩子,竟然跟咱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。咱么一起去找找,看看风藏在哪儿了,好吗?我先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。

这是咱们的操场,听,风来了!风把旗子吹动了,风就藏在飘动的旗子里。

2、连句成段。

你们太聪明了,竟然说出了这么多好听的句子,其实,这些句子连起来,就是一首小诗。咱们一起来读读吧。多美的小诗啊,可惜没有题目,谁来加一个?

3、合作仿写。

风来了,风来的时候,你们知道吗?我再给大家推荐一首更美的小诗,题目就叫《我们知道》。

我们合作读一读好吗?

这么美的诗可惜只有三个小节,要不咱们再合作一次,给添上点吧。

……此处隐藏15573个字……然 眨眼 转动 雨丝 旗杆 乌云

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呼呼地转动

2.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,课文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,是哪三个?

3.板书赵小艺 陈丹 宋涛,过渡,咱们来写写三个小朋友的名字。

4.指导书写:陈 丹 艺 涛

(1)出示陈,陈是左右结构的字,左耳旁窄一些,右边是东南西北的东,写宽一些,教师板书,学生写。并组词出示:陈旧 陈设 陈列 推陈出新

(2)出示丹,组词:牡丹 丹桂 灵丹妙药……丹和舟比较识记。我们来写一写。

(3)艺,谁能记住,组词。说说注意什么,一起写。

(4)涛,读词:波涛 浪涛 也是左右结构,书写同位比一比谁写的好。

5.咱们再来呼唤三个小朋友的名字:赵小艺 陈丹 宋涛

(设计意图:巩固生字和生词认读,指导写好三个小朋友的名字。)

二、导入内容,探究。(20分钟)

1.课文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故事,风是看不见,摸不着的,怎么可以画出来呢?

2.请同学们小生读课文,找出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,画下来,多读几遍。

3.出示:

赵小艺:

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,旗子在空中飘着。

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,风车在呼呼地转。

陈丹:

说着,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。

宋涛:

宋涛想了想画上的太阳擦去,画了几片乌云,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。

4.指导读好四句话,三个小朋友是怎样表现出风来的?

5.是呀,本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,但三个小朋友善于观察,爱动脑筋,没画风却有了风,此时你想对三个小朋友说什么?

6.在这三个小朋友中,你最欣赏谁,为什么?

出示句子点拨:

宋涛说:谁能画风?

陈丹说:“风,看不见,摸不着,谁也画不出来。”

赵小艺眨眨眼睛,想了想,说:“我能!”

陈丹说:“我也会画风了。”

7.出示要求:组内分角色读2——8自然段,比一比,哪个小组读得最棒,可以加上动作呦。

8.学生练习朗读和展示。

(设计意图:以图画结合文本进行展现,将学生带进教学情境,拓展学生无限的表现力。通过寻找关键词与朗读引导,学生能在想象的情境中读出自己的体验,突出学习的主体性。)

三、仿写训练,积累。(8分钟)

1.三个小朋友画风,画出了智慧,咱们也来画风,不仅可以画出智慧,还可以画出一首诗,信不信?

2.小组合作:

风来了,风把小树吹弯了,风藏在弯弯的小树中;

“风来了,风把雨丝吹( )了,风藏在( )的'雨丝里;

“风来了,风把旗杆吹( )了,风藏在( ),

风来了,风把风车吹( )了,风( )

风来了,风把( ),风( )

风来了,风把( ),风( )

风来了,风把( ),风( )

(设计意图:以“我是小诗人”为主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,让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,再一次巩固所学的知识点,并且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。)

四、升华主题,拓展。(2分钟)

1.总结:同学们,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,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,要想有所发明和创造就要用心思考,不断实践,让我们来做一个有心人吧。

2.作业:春天来了,用你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图画吧!

春天来了,小草钻出来了,春天就藏在嫩绿的小草中;

春天来了,小树变( )了,春天就藏在( )

……

(设计意图:通过这个作业的训练让学生把生活中所见以诗形式完成,既在语言方面得到了训练,又把学生有课内引到课外,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。)

《画风》教学设计15

教学重难点:

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,同时提高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。

  教学过程:

一、激趣

1、猜谜: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个谜语-----看不见它影子,摸不着它身子,有时会抖动树枝,有时会推倒房子。

2、是啊,风看不见摸不着,有三个小朋友却能画风,是谁呢?(课件出示)请同学们赶快把他们的名字拼一拼吧。

请同学们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,教师先示范。

拼音去掉,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?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也出现了。

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“显”字呢?(加一加、减一减等)

  二、读文

1、他们这三位小朋友是怎么来风的呢?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,要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们身边的小老师。

2、学生自由读文。

3、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?请同学们默读课文,用笔画出来吧。

4、交流。

5、课件出示三幅画,现在同学们看这三幅画,你们知道这都是谁的画呢?请你找出课文里的句子把它配在每一幅画上吧。

6、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。

7、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?为什么?

三、拓展

1、现在你们能画风吗?你想怎么画呢?

2、过渡:三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变成了画。我们敬爱的叶圣陶爷爷却把风变成了诗。教师配乐读《我们知道》

《我们知道》

谁也没有看见过风,

不用说我和你了。

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,

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。

谁也没有看见过风,

不用说我和你了。

但是树木微微点头的时候,

我们知道风正走过。

谁也没有看见过风,

不用说我和你了。

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,

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。

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风的诗句呢?说了这么多风的诗句,不如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吧。

3、风不但能在诗里,还能在歌声里,谁能唱一唱风的歌。

  四、作业

1、学了这篇课文,你想给布置什么作业呢?

2、老师这儿也有很多建议呢,同学们可以选自己刚才布置,也可从老师这儿选一题来做。

个性作业自主选择

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,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!

喜爱画画的你:用你的画笔,画出不同的风。

喜爱朗读的你: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喜爱表演的你: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。

喜爱阅读的你:找一些写风的文章,读一读。

喜爱游戏的.你:做架纸飞机或风车,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。

喜爱散步的你:到操场上、山上,沐浴在春风里,感受大自然的抚爱。

喜爱观察的你:观察周围的事物,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。

喜爱日记的你: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。

《《画风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